国自产拍偷拍福利精品免费一,亚洲欧洲xxxx,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  >  深度報道  > 正文

大河奔涌描繪生態發展新圖景

作者: 姜培軍;郭衛東 來源: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 2024-08-30 09:07

image.png
陽光玫瑰即將成熟
image.png
鯉魚上岸
image.png

image.png
捕撈鯉魚

□記者 姜培軍 郭衛東

九曲黃河走東海,描繪發展新圖景。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搶抓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不斷擦亮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底色。

稻花香里說豐年

湖塘相連、蓮藕密布、稻田飄香,行走在東明黃河生態農業產業園,記者恍惚間有了置身江南之感。過去,這里卻是另外一番模樣,雖然緊挨黃河,但因黃河河床高,取水不易,只能種小麥、玉米等常規旱作作物,效益不高。

在返鄉創業過程中,依托東明黃河生態農業產業園這個大舞臺,李煥雷探索出了包括水產養殖、蓮藕種植、水稻種植、黃河文化等多種產業,并且形成了集特色種養、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基地。

秋風送爽,飄來陣陣稻花香。據了解,東明黃河生態農業產業園目前的水稻種植面積約200畝。“我們的水稻屬于純天然綠色有機稻米,在種植過程中不施化肥,全部使用富硒有機肥料,加上黃河水的澆灌,不僅高產增收,還保證了食品安全和口感。”李煥雷告訴記者。據其介紹,這片水稻種植基地主要品種為潤農11和津原985。潤農11屬中早熟品種,株型緊湊,全生長期為145天,最高畝產可達1200斤左右。津原985全生長期為170.7天,抗倒伏、抗病毒性強,最高畝產可達1300斤左右。

東明黃河生態農業產業園內還養殖著羅氏沼蝦。“羅氏沼蝦是當今產業中生長最快、體型最大的蝦類新型體,它具有適應性廣、耐環境性較強的優點,其肉鮮味美,深受消費市場青睞。這也是我們打造‘黃河第一蝦’的戰略決策。”李煥雷介紹,“羅氏沼蝦養殖本著科學有序的流程,培塘清塘、清毒解毒、抗應激、改底、培藻培菌、調水穩水、飼料投喂及拌藥,流程較為復雜,技術含量較高,在專家教授的指導下,定能做成一個大產業。”

130畝陽光玫瑰葡萄即將進入成熟期,陳燦盈陪同記者走進被大棚覆蓋的葡萄種植區。上有大棚覆蓋,周邊有絲網籠罩,葡萄種植區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這種模式既可以增產增收,還可以防止鳥兒叼啄。揭開套著的紙袋,一串串瑪瑙般的葡萄嬌艷欲滴,非常喜人。據了解,陽光玫瑰原產于日本,于2008年引入我國。這種葡萄因果實含糖量較高,果肉鮮脆多汁,鮮食品質極優,有玫瑰香味,故名陽光玫瑰。“陽光玫瑰葡萄屬于農業經濟作物,不僅能形成農作物園區,還能帶動旅游行業的發展,形成具有地城特色的綠植旅游業。葡萄是多種產品的重要原料,可以發展以葡萄為原料的其他關聯產業,如葡萄干、葡萄酒制造等,對園區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推動作用。”陳燦盈介紹。

水陸并育,多個產業協調發展,東明黃河生態農業產業園前景可觀。

美麗畫卷講述生態故事

東明是黃河入魯第一縣,漁業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近幾年,在東明縣“北工南農”南部功能區興農強農計劃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下,初步形成了具有灘區特色的養殖發展模式。

據了解,截至目前,東明縣水產養殖面積達4.05萬畝,全縣累計漁業產量8846噸,漁業總產值16188萬元。現有標準化池塘養殖、大水面網箱養殖、溫室大棚設施養殖、綜合種養、水庫等養殖模式以及觀賞魚、休閑漁業等新發展模式。

今年上半年,東明縣水產服務中心在全縣范圍內推廣黃河鯉、加州鱸魚、鮰魚、鱖魚、觀賞魚、甲魚、南美白對蝦等名優水產品種。依托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技術支撐,在東開金灘農業產業園開展黃河鯉魚新苗種和親本的養殖,5月已投放黃河鯉種魚2500尾,苗種8萬尾,兩年內將構建完成相適應的健康養殖技術體系,申報黃河鯉魚新品系,完成國家級黃河鯉魚良種場建設。截至目前,放養鮰魚苗種210萬尾,南美白對蝦及羅氏沼蝦共計2000萬尾,觀賞魚120萬尾,甲魚20萬只,小龍蝦30萬尾以及其他品種共計2500萬尾、只。

在全力抓好灘區遷建的同時,東明縣積極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和“生態保護”功能區建設,一批獨具灘區特色、凸顯灘區優勢的富民產業茁壯成長。近年來,每到冬季都有大雁、天鵝等幾十種候鳥長途跋涉到東明黃河灘區越冬,成為黃河岸邊一道亮麗的生態風景,引起媒體廣泛關注。為守護好這片凈土,東明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灘區內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嚴格控制各類污染,加大環境執法力度,集約節約利用水資源。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東明縣創建了全省首批生態環境修復司法實踐基地、全市首個環境資源法庭和環境資源審判巡回法庭,審理了全市涉環境資源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第一案”,向社會群眾以案說法,發揮了較好的警示和震懾作用。

奏響綠色發展“協奏曲”

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群鳥翔集,錦鯉游泳,菏澤正在描繪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搶抓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不斷擦亮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底色。

在今年上半年舉行的菏澤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我市聚焦生態保護修復、污染綜合治理、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領域,策劃論證實施了一批重點項目。2023年,49個黃河戰略重點項目扎實推進;今年又實施了33個黃河戰略重點項目,其中有26個被列入省黃河戰略重點項目庫,居全省第2位。

在從東明黃河生態農業產業園返回菏澤的路上,記者注意到,東明縣沙窩鎮附近的黃河大堤正在拓寬,這對守護黃河安瀾、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為保障黃河長久安瀾。2023年,黃河下游13處防洪工程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45億元。4座引黃涵閘改建工程加快實施,其中新謝寨閘、舊城閘已完工;高村閘、楊集閘今年改建。

行走在黃河大堤上,俯瞰黃河沿岸,柳樹、楊樹、法桐、白蠟煥發出盎然的綠意。我市黃河沿岸已經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自然美景,一條綠意盎然的黃河生態廊道正在菏澤人面前慢慢呈現。《菏澤市沿黃生態廊道保護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集生態屏障、文化弘揚、休閑觀光、生態農業多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沿黃生態廊道初步形成;到2030年,建成大江大河生態廊道保護建設新標桿、全國流域生態保護治理新樣板、生態文化旅游發展新高地。我們相信,未來菏澤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美好,廣大群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幸福感、獲得感將進一步提升。

責任編輯:
分享到:
中共菏澤市委網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魯新聞辦[2004]20號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17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09012531號 | 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國菏澤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湄潭县| 炎陵县| 平度市| 大理市| 中牟县| 始兴县| 札达县| 渝北区| 定兴县| 闽清县| 镇沅| 汉阴县| 琼中| 信宜市| 康平县| 曲麻莱县| 昭苏县| 南靖县| 沙田区| 平度市| 阆中市| 宣城市| 泰安市| 白水县| 山阴县| 大余县| 高州市| 孟州市| 岳阳县| 秀山| 聂拉木县| 临澧县| 安福县| 丹东市| 泾川县| 博湖县| 威远县| 濮阳市| 彰化市| 岱山县| 中江县|